农夫三拳
保善悦
2014年度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圆满完成
农夫三拳专业号 | 2014-8-11

    7月25日至8月5日,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保护人员、中科院专家博士和特聘专家组成的16人监测组,经过12天的野外监测工作,圆满完成了2014年度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

    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于2010年正式开展,采用一年一次的方式,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科院青海湖联合科研基地共同组织实施。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是针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及分布、湿地动态监测、土地利用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监测调查。综合监测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掌握了解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分布、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及状况,为保护区的保护和科研提供数据基础。

    此次,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在延续往年监测内容的基础上,又新增了草原鸟类的调查,内容包括猛禽调查和鸣禽调查,增设猛禽调查样线18条,增设主要以鸟岛周边地区为主鸣禽调查样线4条,调查区域涵盖保护区及周边范围。通过对草原鸟类的调查以期掌握和了解青海湖区域内猛禽和鸣禽的种群分布密度、种类、不同生境分布类型、受危因子等信息。其中,猛禽是草原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通过监测可以为青海湖周边的草原生态系统和鸟类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集群繁殖水鸟巢区进行专项监测,调查记录了不同繁殖地的巢区面积、巢数、巢间距、巢材等信息,这项调查对于青海湖集群繁殖的水鸟的繁殖状况会有一个清晰、完整和准确的反映。

    保护区在持续监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监测规范,各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内容均依据《国家陆生野生动物监测规范》、《国际重要湿地监测规范》、《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等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同时结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不断完善优化样点、样线设置,调整监测频度、监测时间,现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青海湖自身特点,规范的、标准的、科学的、合理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

    在此次调查中还应用了前端自动采集系统,这一系统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发。是以安卓系统为平台,采集系统具有航迹记录、定点、定位、辅助录入、拍摄照片与地理信息相关联,同时可实现在3G环境下的数据自动入库。这一前端采集系统与数据库、终端可视化显示、数据智能查询、GIS地理信息系统构成青海湖信息化监测体系。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以及中科院青海湖联合科研基地的技术支持,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已基本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同时,保护区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包含水、土、气、生,能够全面反映生态环境各项指标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平台,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准确、科学、实时的监测数据。   


鸟类调查

普氏原羚监测

植被调查

遥感监测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